第九天要暫時離開克羅埃西亞來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莫斯塔爾,這個國家目前由三個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分別是波士尼亞人(50.1%)、塞爾維亞人(30.8%)、克羅埃西亞人(15.4%),其中波士尼亞曾在1463年被顎圖曼土耳其帝國入侵、統治將近45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鄂圖曼土耳其規定凡是穆斯林可以進入上層社會,且可以免交某些稅收,並讓兒童從小脫離父母及家庭,進行集中教育和培養,因此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內有將近5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中主要都是波士尼亞人。
1908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一起成為奧匈帝國的領地,並在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成為南斯拉夫的一個聯邦共和國,1992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境內塞爾維亞人不同意的狀況下,就進行獨立公投,其中波士尼亞人及克羅埃西亞人因佔國內多數人口,使公投順利通過而宣布獨立,但獨立後,境內塞爾維亞人並不同意這個決定,因此在自治區宣布成立塞族共和國,但仍在南斯拉夫共和國內,戰爭就此爆發,南斯拉夫人民軍與波士尼亞及克羅埃西亞人打成一團,期間聽說波士尼亞人曾被屠殺及發生類似集中營的狀況,大量人民死亡及流離失所,直到1995年簽訂和平協定結束戰爭,目前由歐盟駐紮維和部隊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內。
在過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海關時,發現司機需要拿飲料和礦泉水給海關,有時候海關還會點飲料的種類或要求更多瓶數,後續進到克羅埃西亞及蒙地內哥羅海關時也是如此,且這些路上的小海關有時工作的狀況沒有那麼理想,可能會一邊玩手機,有空再看護照,因此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過關,但好險因為我們是淡季前往,我們幾次到海關時,都只有我們一台遊覽車,省去很多排隊等待的時間,否則難以想像車多的時候過關需要多久的時間。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貨幣雖然是使用馬克,但莫斯塔爾因是觀光區,可看到很多店家標價仍是以歐元為主,進到城市後,可用刷卡的方式購物,因此不一定要換錢。
莫斯塔爾因曾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過,城鎮有滿滿的土耳其風情,房屋為土耳其的傳統石屋,此種石屋夏天不會炎熱,城鎮內所販售的物品也是土耳其風格,像是漂亮彩色燈飾、盤子、紅茶茶具...等,食物也偏向土耳其風格,且能聽到伊斯蘭教禱告的鐘聲,在城鎮內也能找到洗土耳其浴的地方,與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城市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在1992年至1995年戰爭中,莫斯塔爾古城被摧毀了將近90%,現在所看到的城鎮都是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按照古代建材修復而成,像是地板上的石頭是特地請潛水伕到河中拿取石頭重新鋪在地上的,因以前城鎮的石頭也是從河中取來。
莫斯塔爾是我此趟旅程中看到最多觀光客的地方,但不知道是否因慘烈戰爭的緣故,走在莫斯塔爾城鎮中時,有種壓抑、哀傷、緊張的感覺,很多店鋪老闆都沒有太多笑容,反而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氣氛,但這座城鎮也有很多美麗的藝術作品,來到莫斯塔爾時,可以預留一些時間,欣賞藝術家所畫的畫作。
莫斯塔爾綠色的溪水很美,也讓這個城鎮多了不同的色彩跟風情,古城內有大橋和小橋,聽說是因為當時的設計師怕蓋橋失敗,所以先蓋小橋再蓋大橋,夏天時橋上會有跳水表演,但這邊的溪水其實常年在7度左右,這個溫差會讓跳水變得危險,因此跳水需要特別練習,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當天晚上我們離開莫斯塔爾古城,來到莫斯塔爾較新、現代化的區域飯店居住,在前往飯店的路途中,可以看到很多房子仍有戰爭彈孔的痕跡,但因沒有錢的緣故,當地居民也沒有能力重新建設房子,只能將破損的房子修補後居住。晚上入住的是Hotel Mepas Mostar,這間飯店位於一個大型shopping mall樓上,地下室有大型超市(只能刷VISA信用卡),是整趟旅程中物價最便宜的地方,大概是前面超市售價的三分之二而已,另外樓上也有DM超市及一些歐洲平價服飾品牌。但因當地並沒有室內禁菸的規定,因此商場隨處都瀰漫著煙味,包含享用晚餐的餐廳也是滿滿的煙味。
飯店房間空間很大,住起來也很舒適,只是早餐較為簡陋,如果有泡麵,這天早上也很適合拿出來吃,早餐飯店餐廳有禁菸,因此不用擔心煙味。下面是飯店房間的照片